署名文章

趋利避险

《环球企业家》2012年2月
作者:白伟历(Vinit Bhatia)

短时期内,中国几乎肯定还会领跑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这也印证了私募股权投资者对大中华区域的信心。但是发展趋势表明,私募股权在中国需要适应的经济环境,近期会有一定的潜在风险,长期会经历一轮结构性的转变。

中国中央政府努力确保经济“软着陆”的举措,却因为地方政府追求各地经济繁荣的做法,变得更加复杂。政策方面的影响,导致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加大,各大机构也纷纷把对中国GDP增速的预测从2011年的9.1%下调到2012年8.4%。中国区市场的不确定性,以及经济转型带来的全新机遇,需要该区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保持高度警觉的态势。

诱人的增长故事导致更多的私募股权资金流入了中国市场,但是这些资金却需要找到真正有生产力的方式,来兑现人们的预期。到2011年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管理金额达到了833亿美元,比2008年数字的两倍还多,比2010年年末的水平也要高出20%。

近期的私募股权筹资状况具有两个显著特色:首先,少数基金掌握了更大的份额。2008年的时候,共有114只关注中国的基金筹资161亿美元,而到了2011年年中,51只基金就筹集了120亿美元。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基金的平均资金规模变大。第二个倾向,就是资金越来越多地流向以人民币结算的基金。2007年,超过90%的基金以外币为主,其中主要是美元和欧元。而到了2010年,外币基金所占的比例缩小到了只占募集资金总额的40%。另外,人民币基金的资金规模也大幅增大,以美元计算,2011年人民币基金的平均资金量是2.39亿美元,是2009至2010年的相应数字的三倍还要多。

从全球横向对比来看,中国市场的交易显得非常活跃,集中在中国区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2011年占到整个亚洲市场的41%。投资领域,2011年的交易中大规模交易仍然少见,仅有7%会达到或者超过1亿美元投资额的参考线。2011年投资金额的近32%为发展投资,用于各公司扩大产业规模。其次是上市后私募投资(PIPE),以及杠杆收购,分别占到了投资总额的24%和23%。

在整个经济更侧重于消费拉动的背景下,私募股权基金对直接面对消费者的行业也越来越感兴趣。例如,在批发零售行业,2011年私募股权投资比例比上年增加了一倍,占到了投资总量的9%以上。其他获得私募股权青睐的行业还包括信息技术、交通运输、物流配送以及电信通讯等行业。IT界值得注意的交易之一,是2010年3月京东商城获得的10亿美元发展资本投资,出资方为来自俄罗斯的DST顾问有限公司和美国的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 Management),他们共获得了京东10%的股权。

贝恩公司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调研,发现了一些私募股权投资的长期利好消息,尽管投资获益的步调已有所放缓。在2006至2010年持有的投资中,退出时收益率却有所上升,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反映,退出时投资收益超过了初始投资数额的三倍。而在2004至2008年间,只有大约5%的投资项目可以实现这么高的投资回报。但是,私募股权持有周期也有所加长。大约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反映,他们在2006至2010年间投入的创业投资,持有时间会超过4年,而在2004至2008年,只有约五分之一的受访者说,他们的投资需要那么长的周期才能获得回报。展望未来,贝恩公司调研的40%受访者认为,2011年的资本退出状况将会好于2010年,其中大多数人都认为,公司上市是出售他们手中股权的最佳途径。


来源:《环球企业家》
 

推荐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