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风向 | 迈向高韧性:多元化布局,持续加码国际化

作者信息:


成鑫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高科技业务主席


朱永磊贝恩公司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战略业务主席


丁杰贝恩公司资深全球合伙人


过去几年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的科技企业纷纷采取行动来加强供应链韧性,比如,扩大地域布局、提高人才库的灵活性等。在这个过程中,科技企业不仅要投入重金,可能还要花费几十年的时间。基于全球范围内的高科技行业经验,在贝恩看来,科技企业应当在关键领域推动多元化布局,同时,进一步贴近终端市场,这是更加切合实际的提升韧性的方法。


多元化布局:生产、人才、研发领域


为了进一步贴近终端市场、推进多元化的地域布局,许多科技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多元化布局,涵盖生产、研发、人才和创新中心等。


生产和零件供应方面那些原本在某地集中生产、或是将产品销往世界另一端的科技厂商们,纷纷奔赴亚洲、欧洲和北美等多个新地区建厂,推进多元化的生产布局,从而加强韧性、提高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科技企业完成生产转移需要一定的时间,此外,随着新工厂陆续投产,企业要致力于平衡供过于求的风险。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即使企业将生产转移到新地区的下游原始设备制造商和零件供应商,也需要多年时间才能投产,并达到与原厂相同的标准。


在海外,2021年,联想在墨西哥蒙特雷的产能翻了一番,从而能在北美自贸区国家为北美客户生产所有数据中心产品,赋能联想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为北美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中国,特斯拉近期宣布将于2024年在上海开设第二家工厂,生产Megapack电池。此外,特斯拉的上海超级工厂已于2019年投产,从而为美国以外的第二大市场提供本土制造能力。在上海工厂的加持下,特斯拉能有效地服务庞大的中国客群,避免进口关税,并在中国采购零件来降低成本。


研发和人才方面。科技企业应当避免过于依赖某一地区,而是应当不断开拓聚集特定技术人才的市场,从而将关键职能和岗位战略性地转移到地缘政治风险较低的地区。在实践中,科技企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在多家工厂复制转移高价值的能力,制定风险流程以便在需要时复制到新厂,在更安全的地区雇佣更多员工等。


比如,在全球创新战略的指导下,富士通在2022年成立了新的AI研发中心,即富士通印度研究私人有限公司。


提高韧性:聚焦四方面展开思考


为了提高韧性,科技企业要投入重金、耗费时间,当前,有一些企业仍持观望态度,而有的企业则勇敢迈出了第一步。为了致胜未来,贝恩建议,科技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以下四大方面展开思考,提前制定计划,从而打造竞争优势。


甄别关键的风险领域


围绕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生产、零件供应商、研发、人才),科技企业应当首先评估哪些环节拥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是最容易遭遇风险,同时,确定关键的依存关系,以及在哪些领域建立缓冲。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事业部所匹配的韧性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其复杂度和对收益的潜在影响也各不相同。


评估可选方案


在评估复杂度时,科技企业应当考虑那些营商环境更友好的地区。比如,有一些国家和贸易集团正在制定新的规则并向科技企业提供补贴,或是以政府投资资金和税收减免来吸引科技企业转向新的本土科技供应链。


做好投资准备


科技企业必须与供应商共同投资并分享专业技能,协助进一步拓展新的本土供应商生态系统。具体来说,科技企业可以协助主要的供应商获得在新国家建厂的批准,或者向其提供生产达标产品所需的人才、工程和管理等。


先行试水探索


科技企业可以先从规模较小、不太重要的产品入手,来评估市场环境,避免成为后发者;在新市场站稳脚跟后,再转向核心产品。


当前,中国的科技企业同样需要持续加码国际化,主动谋划全球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从而提升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贝恩观察到,领先的科技企业已通过全球化供应链布局,能够有效规避地缘政治风险。比如,某智能科技产业集团提前规划海外关键的生产基地,灵活提升产能和海外工厂产量,保障了市场供货。


贝恩建议,中国的科技企业应当深化政府政策了解,即加深国际政策认知,并及时追踪可能影响供应链的法规和政策变化;拓展新兴市场,并增设供应链多环节,包括积极拓展海外新兴市场的产能布局,并在海外布局更多价值链环节,如研发、运营等,以网罗当地优质人才;携手生态伙伴协同合作,加强与海外本土供应链生态伙伴的协作,发挥自身技术或资金优势,与当地生态伙伴深度结盟,以实现互利共赢、风险共担。


展望未来十年,科技产业链的全球布局将不同于今日,许多科技企业目前为了加强韧性而做的努力很有可能会催生新的科技中心和生态系统,同时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值此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科技企业应当牢牢把握窗口期,及早投入,不断提升韧性,赢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推荐视频